English

推进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999-04-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王建磐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福建古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18位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授予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由于他在代数群模表示论和量子群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曾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陈省身教学奖和求是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

华东师范大学于1996年通过了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实现国家教委与上海市的共建共管,同年学校直接参与了上海市师范结构调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先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学校在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招生总数达到了建校以来的最高峰5096人(其中研究生和全日制本专科生合计达3308人),在人才引进、学科与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都有新的举措。目前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了18个二级学科,在此之外还有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可授硕士学位的专业达到86个,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

接受记者采访的华东师大校长王建磐教授介绍说,在1998年中,学校还抓紧并校以后的华东师范大学跨世纪规划的修订,主要内容是:

建立一个新体系——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和水平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和学习化社会对教育人才的要求;抓紧建设两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以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上水平;以三个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量子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教育部城市与环境考古遥感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建设和评估为抓手,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和科技成果的社会转化;启动“211工程”建设的四个学科群——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社会文化、自然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系统、光谱学和量子信息学——的建设,带动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建设五个研究、教学或实习中心——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心、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教育研究与咨询决策中心,强化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推进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加强五个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文科基地和数学、地理、心理理科基地——的建设,带动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据王建磐校长介绍,为达到这个目的,逐步实现上述规划,1999年华东师大将在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加快师范教育改革步伐,启动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师范教育新体系的实践;以“211工程”建设和专业目录的调整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力度,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进一步理顺并校后的校内外关系,推进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学校运行机制;打破围墙,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尤其是为基础教育服务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迈开新的步伐,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社会的回报和争取社会的支持。

作为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目前学校正在推进机关改革,包括合理调整机构设置,用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重新聘任所有机关干部。校级机关干部的改革动真格,为进一步推进院系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校整体人事制度改革做了准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